导 

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物,许多感染性疾病,例如鼠疫、伤寒、结核、痢疾等曾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自抗生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以来,各种由细菌感染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都大幅下降。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至少20年,让人类拥有了能够与细菌对抗的武器,它极大地改变了现代医学的进程,不仅在医学上得以广泛应用,也在养殖业中大放光彩。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它,使用过程中又有哪些常见误区呢?本文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抗生素的使用。


一、什么是抗生素?

日常生活中,我们平时能够接触到的像阿莫西林、甲硝唑、头孢、金霉素眼膏等药物,其实都是抗生素家族的一员。那么抗生素是一种什么药物呢?按照教科书的说法,抗生素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物质,但是,对微生物的理解在不同语境中会有所差别。

广义上来说,微生物包括了细菌、真菌、古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在内的各种肉眼不可见的微型生物。而平时生活中说的抗生素,一般是指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抗菌药物。

图片


二、常见的抗生素种类

自人类在1928年首次发现青霉素以来,后续发现与改造的抗生素已达到了上千种,其中有几百种可应用于临床。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xx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xx)、碳青霉烯类等;常见的例如阿莫西林、先锋IV(头孢氨苄)等都属于β-内酰胺。

(2)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3)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等;

(4)四环素类:金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

(5)喹诺酮类: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

(6)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等;

(7)多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多粘菌素。

还有其他的临床常用抗生素,例如克林霉素、莫匹罗星、甲硝唑、呋喃妥因、氯霉素(副作用大,少数国家出于实际考量仍使用),因为它们的同类结构药物较少,所以这里就没有划出大类。


三、使用抗生素时的常见误区

虽然抗生素已成为常见药物,但生活中有很多人对抗生素的理解仍然存在偏差或错误的地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1:认为抗生素是消炎药

不少人认为,抗生素有消炎的作用。无论是感冒、咽喉疼还是发热等,习惯性地就服用一些头孢或阿奇霉素,然而抗生素绝对不是消炎药。会有“抗生素=消炎药”这样的错误认知,是因为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很难短时间内向患者说明什么是抗生素,他们的工作重点是诊疗,不是普及知识;另外,还有一些大众媒体出于传播的方便,对大众科普时把抗生素直接说成是消炎药,这又进一步强化了大家对“抗生素=消炎药”的错误认知。

在医学上,真正的消炎药被称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或糖皮质激素(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这一类药物可以直指炎症反应的通路,抑制炎症的发生。

误区2:认为抗生素是感冒药

感冒是一类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鼻病毒,我们所使用的各种抗生素,实质上只能针对细菌,服用再多的抗生素也不可能杀死或抑制病毒


虽然有时候医生会给感冒的患者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不是感冒药物的标配,只有当患者合并有细菌感染并符合一定的临床应用指针后,医生才会开出抗生素处方。人体在感冒时本就处于较平常虚弱的状态,私自服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抵抗病毒,还可能造成伤,例如抗生素相关的腹泻、皮肤起疹子、耐药菌感染等问题。

误区3:认为症状缓解就可以停用抗生素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开出不同类型、不同剂量的抗生素疗程处方。不过,往往有些人不遵医嘱,在服用药物后,只要感染稍有好转或身体症状得到缓解,就自行停用抗生素。或许他们是认为药物有毒不能多吃,或是害怕耐药菌的出现,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自行提早停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症状的好转并不能代表感染灶被完全清除,擅自停药不仅不利于完全地杀灭侵入人体的细菌,还可能使残存的细菌发生耐药,转变成慢性感染,使得疾病反反复复,难以治愈。


四、不同年龄段或人群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01 老年人群

老年人使用抗生素时,因为其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微生物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老年患者可按轻度肾功能减退减量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微生物药物,无用药禁忌者可首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微生物药物。氨基糖苷类具有肾、耳毒性,应尽可能避免应用。

02 小儿患者

小儿患者使用抗生素时,应避免使用以下几类药物,如:


(1)氨基糖苷类: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微生物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2)糖肽类:该类药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


(3)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用于8岁以下小儿。


(4)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

03 哺乳期患者

哺乳期患者接受抗微生物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少数药物在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含量低。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微生物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来源:感染学苑

编辑:Yan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