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浦江创新论坛开幕,300多位来自国际组织、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
图片
为期四天的盛会将围绕量子科技、未来材料、未来能源、计算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类表型组等领域举办专题论坛,紧扣全球科技前沿动态,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新赛道。
在2024浦江创新论坛——国际合成生物学创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重点探讨了合成生物学与化学合成的融合创新。
他认为,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不应仅仅被视为化学合成的替代,而应成为推动化学合成技术进步的新动力。
不过,丁奎岭也提到,合成生物学与合成化学的协同创新仍是一片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这两个学科各自发表的论文量都以百万篇计,但交叉部分的论文不足1000篇
“或许这片空白地中可以挖掘出新的金矿。”丁奎岭表示,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介入,或可加速两者融合,“化学与生物的协同合成将会构筑起基础研究高地和技术创新策源地”。

 

图片
丁奎岭是手性催化合成等领域杰出的科学家,长期从事手性催化反应和绿色化学研究方面的研究,在手性催化剂理性设计和偶然发现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
在他看来,合成科学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分子创制,与生命、健康、农业、材料、能源等方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影响改变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式。
具体来说,合成科学包含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两种重要方式,后者是合成科学的新机遇,用生物制造来引领第四次的工业革命。
与化学合成相比,合成生物学有其独到的优势,例如中间体无需纯化、不需要保护基、高立体选择性、利用可再生资源等。
丁奎岭进一步解释说,合成生物学的优势则在于理解、利用并改造细胞合成工厂,对特定目标分子的合成效率极高,成本较低,且复杂目标分子的结构愈复杂,其优势愈明显。

 

而这两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他表示,它们最终一定会走向交叉融合,突破传统的学科研究范式,拓展合成科学发展的新空间。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在合成生物学快速发展,取得不少成果。
图片
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通过合成生物学与合成化学的融合,获得纯度为65%的青蒿素结晶,该项目正与药企推进产业化。
此外,上交大运用合成生物学实现了从淀粉糖、纤维素糖到乳酸的高效合成,并取得了核心专利,后续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目前正在牵手企业推动产业化。
不久前,上交大还运用合成生物学方法,实现了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聚乳酸方面的“从0到1”的突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