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个非常小的国家,却是公认的全球领先的创新中心之一。
尤其在生物医药领域,新加坡是亚洲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之一,在2000年更把生命科学确立为国家经济的“第四支柱”。
其核心战略就是通力合作,尤其是国际上的多方合作,在合成生物领域,新加坡近年来也有不少极具特色的合作生态模式值得我们关注。
不做产业集群 做生态系统
我们常说建立合成生物产业集群,而新加坡缺乏建设大型工程的地理环境,反而更注重研究系统的建立,其中的代表就是“合成生物学研究生态体系”。
该体系由三个国家级的战略项目支撑,包括合成生物学研发项目、新加坡合成生物学联合会以及公共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合作。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新加坡合成生物学联合会(SINERGY),该协会在2016年启动,拥有9个学术合作伙伴和27个行业合作伙伴。
该联盟主要由国家科研基金支持,目前已筹备了3400万新元(约合1.8亿人民币)。
除此之外,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合作也是新加坡很独特的点。
顶尖高校 开启六年计划
就在本月,新加坡顶尖高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宣布了一项为期6年的计划,投入约1.2亿新元(约合6.4亿人民币)的资金。
旨在将合成生物学确立为大学创新生态系统的基石支柱,在多个领域为新加坡带来变革性利益。
计划同样涉及三项国际合作,包括上海交大。
·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合作开发具有成本效益的生产路径,通过基于合成生物的精准发酵生产安全、营养和美味的食品;
· 上海交通大学:开展负碳合成生物学(CNSB)合作,具体内容包括蓝藻、CO2捕获、生物塑料和生物燃料等多个前沿方向。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发可持续的生物燃料,探索将绿色氢气转化为二氧化碳 (CO2) 的可行性。
孵化“酶界谷歌”
上文提到了学术界的进展,新加坡还孵化出了第一批合成生物企业,其中不乏细分赛道的佼佼者。
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被称为“酶界谷歌”的合成生物初创Allozymes,该公司采用专有的微流控技术来构建下一代酶工程平台。
该公司已完成了15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将用于打造世界上最全面的酶数据库。
除此之外,还有全球首个实现通过精密发酵生产乳铁蛋白(LF+)的合成生物学初创TurtleTree。
该公司通过将特定的DNA序列导入酵母,生产出目标蛋白质,再从发酵液中提取出纯净的乳铁蛋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