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近日,智药局发现AI制药企业超维知药的两家公司均已注销
图片
超维知药成立于2020年,正是AI制药赛道创业和融资最鼎沸的那几年。
随着创新药寒冬来临,无法得到合作与融资续血的AI制药企业,正在逐渐减小声量,直到在市场上消失。
成立4年获得一轮融资
2020年5月正式成立,由秦炳杰博士和曹晨磊博士联合创办。
公司的介绍中,超维知药聚焦于AI小分子药物发现及多肽类药物发现,核心技术算法已获重要突破,开发了拥有核心技术的全新分子表征体系,据此打造完成集药物分子虚拟筛选、结构优化、化合物成药性评价等能力的一体化创新药发现及优化系统,提升药物发现关键环节的效率和成功率。
联合创始人之一秦炳杰曾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巴黎七大联培博士,后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从事多年抗病毒药物研发。
2019年,秦炳杰出任元气知药AI+创新药物研发总监,而元气知药正是超维知药的前身。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曹晨磊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密码编码学方向,是AI领域的专家,曾参与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创业之前职于大唐电信,期间曾引导公司在AI方向实现了零的突破。
鉴于创始人背景,超维知药和军科院、协和药物所有深入的联系。
公司不仅和协和药物所建立“协和知药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还和军科院建立多项合作,包括新冠病毒药物的研发。
此外,超维知药还相继和爱思益普、国科卓越等创新药企开展AI药物的联合研发。
公开信息显示,超维知药近4年来仅获得一轮天使轮融资。
2021年7月,超维知药宣布获得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方为中信资本旗下的淳信长赢。
该笔天使轮融资后,超维知药再也没有披露过融资信息。
千万级的融资,既要支撑公司的AI平台,又得推进内部管线,如果后续融资跟不上很有可能陷入现金流枯竭。
官方公众号中,超维知药的更新也停止到了2021年8月,直到今年4月北京超维知药科技有限公司被正式注销。

 

到了直面行业难题的时候
曾经,超维知药在业务上有着清晰的商业规划,业务上对标英矽智能。
公司计划成立后的短期 1-3年,通过技术服务和项目权益实现业务收入,按照项目按照化合物的难易程度和数量收费。
在中长期的3-5年时间里,超维知药打算运用AI大量研发创新药分子,迅速推进到临床,通过自研管线+对外授权的方式,实现更大规模的收入。
这也是不少AI制药企业畅想的发展方式,但是现实却给了这些公司一记重击,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却并不如意。
无论是自研管线还是合作,超维知药都没能拿出亮眼的成果
根据智药局掌握信息,国内AI药企BD单价并不高,通常在几十万元左右,上百万元的订单在业内已是高价。
一国内AI制药平台告诉智药局:国内能够负担得起高客单价的大药企屈指可数,有合作意愿的公司也手握合作,对外BD逐渐困难。市场普遍缺钱下,小型biotech更无法负担AI技术服务。
而曾经被国内初创对标的海外AI制药上市公司日子也不好过,行业正在洗牌。
薛定谔、Exscientia、Relay、Absci等公司相较于上市时的风光大涨,股价已经距离最高点普遍下跌80%以上。
随着管线进展不佳,重组浪潮席卷了初创公司和上市公司,有的裁员比例最高超过50%。
近日,AI制药上市公司Relay和Recursion并购也意味着行业玩家开始抱团取暖,合力节省成本推进管线以及合作。
但和已经上市融资的公司不同,寒冬中初创企业可能不得不从别处寻找现金。也就是说,这些企业不仅要权衡利弊,确定项目的优先级,还得努力推进管线授权以及合作。
根智药局观察,如果没有多笔业务和以及合作傍身,两年没有外部融资输血的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流正在走向枯竭。
简而言之,超维知药的注销是行业的一个信号,行业正在挤出泡沫。
按照Biotech的存活率,消失的AI药企不会只有超维知药一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