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物制造企业食气生化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明德资本担任独家顾问。

 

本轮融资资金主要用于工程团队扩容、中试装置建成后运行维护,以及千吨级示范产线的前期准备等。

 

图片

 

食气生化成立于2023年1月,创始人闻志强博士汪庆卓博士是中科院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同门师兄弟。

 

所在课题组服务了百余项工业化项目,课题组培养的多位人才已创立近10家知名合成生物学公司。

 

2023年8月,食气生化完成2000万元天使轮投资,由博远资本投资。据了解,目前公司已启动新一轮融资。

 

在创业之初,食气生化的两位创始人便笃定选择开发大宗化学品,而非高附加值产品,用高技术做低附加值的大宗产品,通过高技术把成本降低到极致后,自然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基于这样的理念,综合市场与技术两方面考虑,食气生化选择了丁醇作为首发产品管线。当前丁醇的全球年需求约450万吨,市场规模约400亿人民币,且在持续增长。

 

作为标准的大宗化学品,丁醇的下游市场销售竞价充分,产品达到工业标准后,是典型的“价低者得市场份额”。

 

食气生化聚焦于食气梭菌基因编辑和气体发酵工程放大技术,转化工业尾气(主要成分CO/CO2)或绿氢绿碳,联产饲料蛋白和正丁醇(可做可持续航空燃油SAF原料)。

 

公司采取的食气梭菌发酵法,原料成本占比远远低于传统路线,物料能耗与水处理等成本与传统路线接近。

 

据食气生化联合创始人闻志强介绍,当前公司的首个十吨级气体发酵装置已机械竣工,正在打压试漏,水汽联运,即将进入试车阶段。

 

正常开车后,该装置每年可转化数万标方煤制甲醇弛放气及低温甲醇洗尾气为大宗化学品和替代饲料蛋白。该中试发酵装置可作为公司储备的多种产品管线工程菌株的测试平台,预计今年内能为客户提供公斤级样品。   

此外,食气生化正在探索该装置与小型生物质气化炉联用的可能性,争取尽快推出基于气体发酵路线的生物基化学品。除自产管线外,该中试装置也可为其他企业和科研院所提供中试规模的菌株性能验证服务,包括工业尾气发酵、甲烷发酵和甲醇发酵领域。
“十吨级装置的建成是食气生化业务发展的里程碑,集结了公司菌株研发人员和气体发酵工程师队伍的智慧。新一轮融资的完成也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汪庆卓表示。
中国煤化工、绿色氢/氨/醇、以及炼焦-钢铁行业具有产能巨大、尾气充足的资源优势,食气生化通过变革碳源利用方式,以合成生物技术驱动工业尾气循环利用、价值提升,服务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双碳目标,值得长期关注。
融资顾问明德资本合伙人胡茗译表示,在当前工业升级和绿色制造的宏观背景下,工业尾气中一碳气体的处理与利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孕育着极大的机会,食气生化利用国际先进的合成生物学能力,高效、高值利用一碳气体解锁广阔的下游市场,期待公司能为行业添加更强劲的环保与经济动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