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

本周二,同朋友吃饭,听闻某家做激动剂的公司已经人去楼空,几近解散。这家公司估值也来到了近20亿人民币。

何以至此?

如果说2021年,2022年,DS8201的风,吹开了化学方向从业者可能暴富的大门,同时也使得做抗体的从业者有了一定冲击,不那么受投资者的偏爱。因为改造payload,确实是化学家的专长,而不是大分子出身的人的技艺。但也只是这两年。后续,随着DXD专利解禁,单纯的喜树碱ADC平台还未被验证超越DXD,就会面临平台重新估值的尴尬,管线成为了其重要依仗。如果被验证逊于DXD,那惨烈程度更加难以想象。

2023年,抗体主导的研发又重新回归了热门BD及潜在并购的视野,如双抗ADC,CD3双抗肿瘤方向,自免抗体如长效IL13单抗或多抗,长效TL1A单抗或多抗,还有减肥赛道ActR II靶点等等。再如OX40L等靶点,也展现了良好初步临床效果。

一个做抗体的公司,尤其擅长免疫治疗,可转化空间较大,在如今这种以抗体研发作为主流的药物研发界,如此惨败,其实还是少见的,尤其对于一个估值来到20亿的公司。

擅长抗体技术的biotech很容易转化赛道,毕竟可做的项目,有非常多。

当然,对于一个估值如此高的初创biotech轰然倒下,我是不太相信的,所以,后续我们还要静观事态的结果。早期研发的成本其实完全可控,而激动剂的颓势,几年前就是可预见的,转方向是必然,如果内心有给自己预警的话。

本周我花了两个晚上,一个周六下午,读完了我人生中接触的第一本关于投资类的书目,《一个投资家的成败自述》。第一个晚上,我读到了91页,认认真真做了笔记,从个人到时代,然后分析做好投资人,个人需要什么要素,什么品行,书上,本子上都做了笔记。然后就看到了作者的两个投资案例,一个是亚信,一个是通成,对于作者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失败案例,我也感叹作者确实诚实,果然是败的自述,于是就睡觉了,此时约半夜一点。第二个晚上,就看的不多了,作者主要就是讲的他成立中华股权投资协会,这也是他巩固人脉的一个重要方式,后来又成立了中华房地产投资开发商会,如前炮制,做投资,人脉是最重要的基本盘。然后到了周六,我一个上午都在忙其它工作,待到下午看完了剩余部分,作者先后讲述了投资国美,银泰,红星美凯龙,富力地产,汇源果汁,乐普医疗,中国生物制品,58同城,神州租车等等的故事,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华平投资集团之前的故事,以2013年以前为主,2014年作者从华平离职。可以看到投资项目里没有如小米,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等,前两者是错失了,文中有提及,后两者未提及,大概率也错失了,但已投资的也是当时的热门案例项目,以目前的视角来看,作者投资做的是不错的,但称不上顶级。最后书的几章讲述了作者在2006年长江商学院CEO班学习的趣闻轶事。故事性很强,适合通俗阅读。我读书还是比较在行的,在所有传记类型的书目里,自传可以说是可信度最低的。但对于我这样的投资门外汉来说,也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的。比如在书里,我就了解到KKR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于是就买了KKR集团CEO亨利·克拉维斯作序推荐的《精通私募股权》一书。从书里去找书,一般是我比较常做的方法。

书的作者是孙强,国内著名的投资人,在新浪财经跟孙强的访谈中这样介绍其人“作为中国最早从事投资银行业务和私募投资业务的专业人士之一,孙强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个人命运的翻天覆地和国家发展的高歌猛进,曾经和很多商业风云人物并肩战斗,参与和推动了多个商业史上重大变革的经典案例。

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孙强的前半生是一部折射时代变迁的精彩大片。从负责检修飞行仪表的空军战士,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生,从翻译出版外国名著到考入联合国译员训练班,从纽约联合国总部译员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生,他以个人的勤奋和关键时刻的神来之笔,完成了一个年轻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程。

从华尔街的乐泊克公司,到高盛,再到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孙强在投资领域做了很多开创性的工作,尤其是中国业务的多个经典案例,合作伙伴包括国美、58同城、亚信、神州租车等知名企业,这些案例至今回看仍令人拍案。”

书的前80页,更多的是作者孙强励志的自述,我记忆最清楚的是作者在面试劳德学院中回答首任院长杰姆·伯尔尼的一个问题:“如果现在让你在自己的墓碑上写一句墓志铭,你会怎么写?”

孙强回答说:“这里长眠着一个毕生不愿意浪费一分钟时间的奋斗者”。

这里是书的第十五页,也是在这一页我决定为这本书做一个小小的笔记。因为人总有惺惺相惜的一种情绪,尤其在这种寂静读书氛围下,更容易被感染到。那一刹那,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个写照,除了人生中你不得不去浪费的时间,我从未随意浪费过在我开始有认知和觉醒后的每一刻,我之所以这么描述,是因为我曾经也有过一段迷途知返的不堪的岁月,导致我大学也没考好。我一度有一个伟大而无私的想法,读完大学,读硕士,读博士,读完之后,去高中当老师,教育我这种限于困境的叛逆孩子,让他们重获新生,后来我就不再这么认为了,我发现我这种孩子只能靠自我觉醒,别人怎么说都不会听的,于是我就从事了其它,比如尝试写作为生,但因为写得太垃圾,不得不从事本专业,还是本专业赚钱多,能养活自己。当然,适度的放松,我还是会有的,比如刷刷抖音。旅游,出去玩啊,我真不喜欢,我宁愿在家读书或者看文献,哪怕看在家看癌症诊疗指南,我都觉得比出去玩有意思。写作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快乐,比如当下的我,在记述这篇文章的此刻,我是无比快乐的。

英语是作者孙强逆转命运的重要因素,同时英语也改变了另一个人的命运,马云,当年有五个人同时去见孙正义,就因为只有马云会英语能够跟孙正义交流,于是就投了马云,这来自薛蛮子的访谈讲述。当然,薛蛮子一定程度上也是靠英语改变的命运。所以,学习英语彻底改变人生的命运,那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但接下来还是要简短总结一下读这本书我所做的笔记,包括我的看法,以及对biotech行业的拙见。造成一个人的成功,必然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个人,一个时代。

从个人角度,作者在那个交流贫瘠的时代,苦学英语,后来出国,然后遇到贵人,用勤奋打动周围的人,后来入职高盛,入职华平,开启了自己投资人的一生。作为投资人交流和谈判的能力必不可少,眼光需要对时代有一个理性且宽宏的预判。

而时代正是基于的中国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南巡,中国开启了新的征程,给予市场经济一定的空间。

基于华平的平台,华平相比高盛更加扁平化,个人的发挥空间也更大,作者以投资人的身份创办协会,巩固人脉和圈层。无数的创业者可能倒下,但永远要有新的人群加入到社交圈内,这是作者作为投资人的明智之举,也是我认为他投出不错的项目的一个根基。人上找人,有时候比自己直接找人更有说服力,引荐人有时候是一种信誉的担保。

投资就是投人,创始人的为人,判断力,领导力和执行力尤为重要。

时机比热爱更重要。

去年,我因为某家创始人不分青红皂白污蔑整个国内生物药行业年轻人和国内博士,尤其他那句惊天言论,国外一个人顶你五六个人用,我写过一篇文章驳斥。这个公司开始ADC很早,但我觉得创始人缺乏最起码的科学判断能力,项目认知能力,他自己也表示每个项目最后他们能够有五六套不同机制的linker payload组合,他自己决策也很难,不知道哪个好。缺乏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会让公司走上厄运。所以至今毫无建树。

一个公司的早期发展,带头人起到了主要作用,如果带头人方向是对的,手下的员工即便差些,公司也会大差不差,甚至也会走向成功和辉煌。一个公司员工再优秀,公司的带头人的方向是错的,那也无济于事。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开始跟着马云的那帮人,履历没有几个人是特别优秀的,包括马云自己当初的履历,也很难用优秀来形容。

说回到我们医药研发行业,在10年前切入到PD-1赛道,成就了如今的百济,信达,君实;BD起家,以高精准的眼光,引进多款重磅药物,成就了再鼎医药,如此精准的眼光以及优异的战绩如今也未有国内其他药企能够望其项背;大胆尝试,切入到PD-1双抗,布局PD-1/CTLA-4,PD-1/VEGF等,成就了如今的康方,并且AK112(PD1/VEGF双抗)被Summit Therapeutics看重,成功出海,总金额高达50亿美元,拿到货真价实的5亿美元首付款;同样布局HER2 ADC,荣昌生物布局HER2 MMAE ADC,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并于2021 年8月被seagen引进,总金额高达26亿美元,首付款2亿美元。这些成功的案例无一件是由底层员工驱动的,都是考验创始人的能力和远见。

虽然如今环境下行,各有各的难处,但不是创始人造成的,整个环境也是很大的一部分因素。

大势之下,没有人可以理性。如当初房地产靠借贷高速发展,你不这么做,就意味着要被淘汰,这么做,等来的是暴雷,是死亡。再如我们行业多年前投资mRNA疫苗。如今mRNA疫苗赛道,一片惨淡,损失惨重。

也许时代的发展中,总有一些代价要付出。希望我们能从代价中获得成长。但往往成为代价的代价本身都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活下来的,从未经受过代价,于是我们一波又一波的在品尝代价,而后继续消亡在历史的长河里。

投资人其实是一种被动的工作,不能干涉企业自主的权利,但又不能完全不管,在这其中更多的是无可奈何。所以,利益一致性非常重要。包括创始人的信用问题。

回到标题“谁为biotech的失败买单”,也许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它可能有清晰的答案,但最终都会被一句历史的代价,轻松划过。

对于一个还在成长,但头部管线已经烂尾的biotech,后续转化赛道,利用自身技术平台优势,多产出早期管线,及时BD,学习最近康诺亚,恒瑞的案例,也许成为未来可选的退出路径。

2024年7月9日,康诺亚发布公告,将2款双抗新药CM512、CM536的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Belenos Biosciences。根据协议,康诺亚将收到1500万美元预付款、1.7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特定比例的销售分成。此外,康诺亚全资附属公司一桥香港将获得Belenos约30.01%的股权。Belenos由医疗专业基金OrbiMed控股,持股比例50.26%,康诺亚全资附属公司一桥香港持股30.01%,康诺亚董事长陈博将加入Belenos的董事会。

2024年5月16日,上市公司恒瑞医药发布公告称:恒瑞医药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GLP-1 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美国 Hercules 公司,美国 Hercules 公司将获得在除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 GLP-1 产品组合的独家权利。作为对外许可交易对价一部分,恒瑞将取得美国 Hercules 公司 19.9%的股权,且将从美国Hercules 公司获得 GLP-1 产品组合授权许可费。根据合同约定,恒瑞医药将有望获得共计60.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的里程碑付款。Hercules公司股权结构如下:(1)贝恩资本生命科学基金出资2.25亿美元,股权占比39.4%;(2)RTW资本出资1.1亿美元,股权占比19.3%;(3)AtlasVentures出资5000万美元,股权占比8.8%;(4)希诺投资出资1500万美元,股权占比2.6%;(5)恒瑞股权占比19.9%;(6)ESOP(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s,员工持股计划)股权占比10%

国内支付环境短时间内很难改善,biotech联合成熟药企,利用其销售团队,在药物上市后,实现现金流回笼,license out出海实现高额价值回报,可能是未来可选的生存方式。

目前值得庆幸的是,药物研发的基本面未变,甚至偏乐观,相比几年前,成药性更强,更确定,后续跟国内药企合作,药品上市实现现金流回报确定性更强,然后进行持续的研发,形成正向反馈。

如果有未来,创新药必定是未来之一。但不可否认,这其中必然藏满了失败和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