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本文探讨了大语言模型(LLM)在数字健康领域的新应用,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大语言模型作为数字健康工具与临床医生之间桥梁的全新方法。该方法旨在解决当前数字健康工具在易用性和信任度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升人工智能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问题背景:

 

数字健康工具拥有改善医疗服务交付的巨大潜力,但其应用范围仍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其易用性和信任度问题。现有数字健康工具在使用方面存在诸多障碍,例如复杂的操作流程、不直观的界面以及对用户理解能力的较高要求。而人工智能模型的引入虽然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面临着类似的易用性挑战,同时还增加了模型信任度方面的担忧。这些问题阻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环境中的推广和应用。

 

图片

大语言模型的潜力:

 

大语言模型近年来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与人类的交互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大语言模型能够处理复杂信息并生成高质量的文本,因此在医疗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直接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临床环境并非易事,因为大语言模型容易给出不一致或毫无意义的答案,甚至存在幻觉问题,即生成与事实不符的信息。这些问题在医疗决策中是不可接受的。

 

大语言模型作为接口:

 

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并非将大语言模型直接用于预测,而是利用大语言模型作为临床医生与数字健康工具之间的接口。大语言模型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帮助临床医生更便捷地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信息来源,提高效率和易用性。

 

图片

这样方法的核心思想:

 

●动态交互: 大语言模型可以根据临床医生的需求和患者情况,灵活调整交互方式,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

 

●外部工具整合: 大语言模型可以访问外部工具和信息来源,例如临床指南、医学文献、风险评分模型等,从而克服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

 

●可扩展性: 大语言模型可以整合多个数字健康工具,为临床医生提供统一的自然语言接口,简化操作流程。

 

●幻觉控制: 大语言模型不直接进行预测,而是通过访问外部工具和信息来源来获取信息,从而减少幻觉的可能性。

 

图片

案例研究:

 

本文以心血管疾病(CVD)风险预测为例,展示大语言模型如何作为接口,帮助临床医生使用风险评分模型。

 

●模型开发: 研究人员利用“自动预后2.0”(一个用于开发诊断和预后模型的开源自动机器学习框架)构建了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在性能上优于现有的风险评分模型,例如弗雷明汉评分等。

 

●界面设计: 研究人员为新模型和现有风险评分模型设计了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接口,允许临床医生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互。

 

●互动示例: 研究人员展示了临床医生在使用风险评分模型时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以及大语言模型如何通过访问外部工具和信息来源来回答这些问题。

 

图片

优势:

 

●提高易用性: 大语言模型界面简化了临床医生与数字健康工具的交互流程,无需学习复杂的软件操作。

 

●增强信任度: 大语言模型可以提供模型预测的解释,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模型的原理和预测结果。

 

●提升效率: 大语言模型可以整合多个工具和信息来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

 

图片

未来展望:

 

大语言模型作为数字健康工具接口的应用潜力巨大,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方向:

 

●更强大的大语言模型: 开发更强大、更可靠的大语言模型,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医疗信息。

 

●更丰富的工具整合: 将更多类型的数字健康工具整合到大语言模型接口中,例如电子病历、影像分析工具等。

 

●更个性化的交互: 根据临床医生的专业背景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更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更安全的应用: 确保大语言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安全可靠,避免出现错误或误导信息。

 

图片

总之,大语言模型作为数字健康工具界面,可以有效提升数字健康工具的易用性和信任度,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未来,随着大语言模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大语言模型将在数字健康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