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128.01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162.35%。当人口流动不再受限,异地就医越来越方便。随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人次飙升,有观点认为,患者外流,医院空转,不仅导致基层医疗资源的浪费,县级医院也无法成长起来,经营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应透过现象看本质,辩证看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分级诊疗的关系。

01

就医更加便捷

2021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正式开始。2022年7月,《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设置了明确的、定量的发展目标:2025年底前,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率提高到70%以上;普通门诊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数量实现翻一番,达到50万家左右。

由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开展,患者在异地就医不仅变得便捷,也能享受到同等的高质量医疗服务。不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现象:一是大城市医院不断壮大,一些县级本地医院发展受阻;二是医保基金外流;三是患者不断外出就医,一些地区分级诊疗制度难以有效实施。

分级诊疗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基层首诊,能否做到基层首诊的关键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事实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分级诊疗是可以融合发展的。

图片

02

保障基金安全

首先,要正确认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本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社会经济稳定器与减震器的功能。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本质上是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具体表现在:一是让参保患者“少跑腿”。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患者主要包括异地居住的人群、异地工作的职工、转诊患者、急诊患者、直接异地就医人群等。在没有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之前,这些人需要先自费再回参保地报销,费时、费力又费钱。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不但从源头上化解了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费用大等难题,还提高了这类人群的医保待遇。

二是有效防堵漏洞,保障基金安全。医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钱”,保证医保基金的使用安全和高效率是医保制度的重要内容,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把各地的定点医疗机构接入国家统一的结算平台,通过网上直接结算全国联网系统,可以让信息更加透明化、明确化。同时,医保异地直接结算大大方便流动人口异地就医,减轻其看病负担的同时,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图片

03

共建共融共享

其次,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分级诊疗融合发展,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认识异地就医行为。医保制度本身就是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真正异地就医的人群只占参保人群的一小部分。异地就医方便了,参保人数必定随之增加。而且,本地医院同样可以吸引外地人就医。

二是正确认识医保基金的用途。无论是医保待遇水平还是医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充足的医保基金支持。对参保人来讲,医保基金的使用直接体现在医保待遇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就是这种待遇的表现之一。同时,医保基金本质上是始终为患者服务,而不是围着医院转。本地医院留不住患者,关键不在于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一政策。

图片

三是提高本地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才是留住患者的根本。医疗服务价格并不是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决定性因素,医疗服务质量才是决定患者去哪就医的首选。不过,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并非易事。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积极性,既要重视医保基金外流现象,也要持续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基层医院的高水平发展需要分级诊疗制度的支持,方便县域人民群众就医。

出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与分级诊疗制度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是重中之重。实践中,可以通过包括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在内的多种改革,既保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也可以充分释放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政策红利。

作者 | 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教授

来源 | 医药经济报

编辑 | 符媚茹 张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