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最高端的商战,往往采取最朴素的手段。

 

你想象中的商战:

 

在复杂的局势下运筹帷幄,对各项因素了然于心,运用战略和战术赢得市场

 

实际上的商战:
偷你菌株

 

今年年初,韩国检察官重启了对大熊制药涉嫌窃取Medytox肉毒杆菌毒素 (BTX) 菌株技术的调查。

 

这意味,这场历时8年的菌株盗窃案再起波澜。

 

事情的起因是,2016年,Medytox公司发现,大熊制药的肉毒杆菌毒素“Nabota”的原料菌株及生产工艺都与Medytox旗下的“Medytoxin”相同。

 

进一步调查,Medytox称大熊制药和一名公司前雇员合作进行了菌株盗窃。

 

图片
实际上,这并非孤例,围绕菌株专利的攻防战,已成为合成生物行业中屡见不鲜的新闻。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针对一起特殊的专利侵权案件进行了宣判。

 

起因是拥有名称为“纯白色真姬菇菌株”的发明专利的上海丰某生物科技公司认为,天津绿某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天津鸿某农业技术开发公司销售的菌类产品侵害其专利权,故提起诉讼。

 

2020年北京知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公司停止侵害并各自赔偿经济损失100万元,被告公司不服,提起上诉。

 

最高人民法院二审认为,SCAR分子标记可以通过获得某个菌株的“株特异性”标记来实现菌株的鉴定,一审程序中的鉴定方法合理且可信,故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该案系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首例涉及微生物保藏的专利侵权案件,为加强涉及微生物的专利保护作出了有益探索。

 

图片
另一个案例,则发生在上个月。

 

7月17日,嘉必优(688089.SH)发布公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结果显示,驳回原告中科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部诉讼请求,嘉必优等三家被告方取得胜诉。

 

2021年12月,中科鸿基因商业秘密纠纷对嘉必优、中科光谷及汤臣倍健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科鸿基认为,嘉必优与中科光谷共同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其基于相关菌种组合、制备N-乙酰神经氨酸的生产和应用商业技术秘密。
图片
N-乙酰神经氨酸,又名燕窝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氨基糖,主要作为营养增补剂添加在婴幼儿奶粉中,在化妆品、保健品、医药领域也有所应用,在市场上素有“脑黄金”之称。
合成生物领域,菌株专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应该如何从源头上避免被盗呢?

 

目前来看,菌株防盗主要分为两种手段:

 

一种是物理手段,即建立完备的防范管理制度,由专人管理,做好出入登记,统一存放,定期清点核对,离开时锁好门窗等等。

 

图片
另一种是技术手段,通过生物调控的方法降低被盗窃的风险。

 

例如,去年10月,华大研究院付宪/沈玥团队就开发出一种生物安全防控和菌株防窃取的新方法,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上。

 

该研究首次在酿酒酵母中建立了基于非天然氨基酸的生物防逃逸方法,并通过对逃逸机制的深入解析进一步优化了方法的有效性。

 

模拟实验显示,保护菌株的丰度在常规的发酵条件下被显著稀释,极大地降低了目标菌株从发酵液中被盗窃的风险。

 

写在最后

 

频发的菌株专利诉讼,为行业敲响了警钟。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必须承认的是,部分合成生物企业忽略了对于专利的申请保护,尤其是一些传统行业起家的创业者,没有充分意识到专利的重要性。

 

图片

图:近年来我国合成生物领域专利快速增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因为专利价值的实现过程较长,管理者往往很难直观感受
另一方面,部分公司不认为自己的技术有多么高精尖,专利在他们心目中颇为遥远。

 

实际上,在具体实践中,专利的作用十分明显:

 

既可以保护自身,也可以对抗竞争对手;

 

进可涉足空白区域,抢先占领制高点;退可建立技术护城河,巩固市场地位。

 

专利这件事跟技术是否高端,也没什么关系归根结底是由企业所在行业的竞争态势决定,不是由技术性质决定

 

所以说,对专利的重视与否,其实反映的是企业在战略上的前瞻性,反映了管理者对于行业的认知程度。

 

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申请和保护工作,应当成为合成生物公司们的必修课。

 

不要有一天吃了大亏,才开始重视专利。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