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新药大哥恒瑞发布了财报,交上了一份还不错的答卷。

 

年报显示,恒瑞医药2023年营收为22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12.75亿元增7.26%;2021年营收259亿元。

 

创新药收入突破百亿元,达到106.37亿元,同比22.1%的增长,实现和仿制药的“五五开”。

 

不过,公司创新平台介绍上,笔者注意到了其“AI分子设计、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动力学”平台。

 

图片

 

要知道恒瑞近年来一直在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恒瑞的累计研发投入为61.5亿元,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26.95%。

 

恒瑞在全球设立了14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达5000余人,对于创新药一哥而言,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

 

AI制药,入局很早

 

翻看恒瑞医药的最新年报,可以看到文中已经数次提到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战略。

 

报告中提到,“公司正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新药研发平台和临床研发系统,助力产品和临床开发差异化创新。”

 

实际上,恒瑞医药早在10年之前就建立了分子信息部,负责小分子药物设计与项目管理、大分子药物设计、新靶点调研以及项目数据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不过当时应该是偏向于支持性部门。

 

2018年左右,公司已经开始招聘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机器学习等岗位,这也印证了公司称“5年前就开始布局人工智能”

 

但做得早不代表就一定做得好,或者换句话说,忙着转型的恒瑞医药似乎并没有将人工智能提上研发的优先级,几年来平台进展缓慢,仍然以对外研发为主。

 

在几个和CADD/AIDD相关的研发平台中,仅有分子动力学平台是公司自主研发,其他不包括AI分子设计平台、生物信息平台和结构生物学平台,均通过“自研+外部合作”的方式搭建的。

 

图片

 

图:恒瑞医药年报

 

2021年,在AlphaFold引发工业界关注时,恒瑞引进了Iktos的AI从头药物设计软件Makya™,用于加速小分子药物的发现和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Iktos是一家法国人工智能公司,成立于 2016 年,专门开发应用于药物化学和新药设计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关于平台布局,恒瑞高管曾表示,对于技术平台而言,哪些需要修炼内功,哪些需要借助外部平台,需要有收有放,有取有舍。

 

也就是说,相较于恒瑞重金押注的双抗、ADC、T cell engager、NK cell engager、PROTAC、γδT细胞疗法、小核酸等平台,AIDD/CADD不算其“内功修炼范围”。

 

不过,近年来公司在AI+药物研发方面的投入还在不断加强。

 

据介绍,公司已经初步搭建了一个称“恒瑞-灵枢”的AIDD&CADD平台,可以支持靶点发现、小分子、大分子、细胞工程等研发场景。

 

具体应用来说,以大分子为例,公司已经在抗原设计、生物药成药性预测、通过结构建模优化候选抗体等方面进行了AI技术的探索和应用。”

 

这些平台是否有用呢?

 

年报显示,公司正在利用利用 AI 建立靶点发现平台,用高质量的内部数据为公司早期开发策略选择提供支持。公司有多个预研项目表现亮眼,并已转为正式立项项目。

 

当前,公司在连云港、上海、美国和欧洲等地设立14个研发中心,全球研发团队达 5000 余人。

 

更不要说恒瑞采取的又多又全的管线战术,目前有90多个自主创新产品正在临床开发,近300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如果AI和计算技术能够广泛赋能恒瑞的管线开发,对于恒瑞将是极大的效率提升。

 

慢了半步,恒瑞的顾虑是什么?

 

但一哥的“高冷”也是显而易见的。

 

明显的例子是,当制药公司和AI公司频繁达成交易合作的时候,除了部署技术平台外,恒瑞医药几乎很少对外达成AI合作。

 

相较之下,翰森携手望石智慧,信立泰与阿尔法医药合作开展新药合作;华东医药与晶泰科技签署了管线合作开发协议;复星医药则与英矽智能达成战略合作等,都和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相关。

 

一个原因是,孙飘扬重新执掌恒瑞后,将公司的战略重点放到了内部开发上,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将药物对外授权,而不是对内引进。

 

去年一整年,恒瑞的BD业绩非常亮眼,完成了5笔对外授权,与默克的交易的HRS-1167、SHR-A1904的药物中,潜在总额可达到14亿欧元。此外,还出现了将SHR-1905低价出售给One Bio,结果转手以14亿美元被卖给GSK的戏码。

 

也就是说,内部管线充足的恒瑞对合作的需求本身不大,估计接下来也会集中执行其出海战略。

 

不过,更深层次原因应该是恒瑞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不信任。

 

恒瑞医药副总经理张连山就曾经表示:人工智能应用于药物开发的进展不尽如人意。

 

换句话说,AI和制药的融合还是不够,有很大的待发展空间。作为药物研发的一项工具,人工智能永远也替代不了人。

 

显然,自带稳重基因恒瑞面对创新技术仍然保持冷静。从以往仿制药起家,稳扎稳打转型到创新药一哥,如今管线的布局也以“Fast Follow”为主。

 

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恒瑞会大规模地押注AI技术,何况恒瑞内部的研发回报也足够优秀,2023年有7款新药获批上市,包括阿得贝利单抗注射液磷酸瑞格列汀片奥特康唑胶囊等。

 

不过,即使是一哥势必也有业绩焦虑。当恒瑞2024年报一经发出,恒瑞医药的股价反应却是大跌4.6%。

 

原因为何?尽管在集采、医药反腐让仿制药业务连年下滑的情况下,恒瑞还能维持增长实属不易。但投资人也清楚地明白,净利润仅10%的增长,难以支撑其60倍的PE(市盈率)。

 

市场总是期待恒瑞有更好的表现,国内药物研发迈向高水平创新的背景下,也会对计算工具和AI模型提出更高的期望。

 

另一边,恒瑞也认可人工智能是一项有前景的技术,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持续进行投入,将AI技术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开发。

 

期待人工智能在恒瑞医药的管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效用。

 

参考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oOvSRKxLpueolHk78drg